
綠洲分享平台
Oasis Sharing Platform

基甸前期的表現很正常和勇敢。他帶領以色列人去與米甸人爭戰,在神的幫助下大獲全勝(士七章)。他帶領以色列人捉拿米甸二王時,表現得「坦然無懼」(參士八11,和合本)。
可是,他用以色列人從外敵所奪的金器,造了一個以弗得,設立在城中,以色列人後來卻膜拜那以弗得,行了神看為邪淫的事(士八24-27)。
還有一件事也顯出基甸偏離正軌,他竟然有七十個親生兒子,還有許多妻和妾(士八30-31),這樣放縱的人究竟有怎麼樣的生命呢?
基甸
六11至第九章
耶弗他是倚靠神的。當亞捫人蠻橫地討回土地,耶弗他很有道理地用以色列人攻佔迦南地的歷史來加以反駁(士十一15-27),可見他一直用心記住上一輩講述神帶領以色列人攻佔應許地的故事。
「耶和華的靈臨到耶弗他身上」(士十一29),「耶和華把他們(即亞捫人)交在他手裡」(士十一32)。耶弗他對神的倚靠很難得,遺憾的是他魯莽地許願,要把迎接他的人獻作燔祭。獻人作燔祭是神喜悅的嗎?許願是要還願的,結果第一個出來迎接他的正是他的女兒,最後她為了還父親的願而終身不嫁。
耶弗他
第十一章
參孫的出生是耶和華特定歸給自己作拿細耳人的(士十三7,有關「拿細耳人」可參看民六1-21)。
他有耶和華的賜福,有耶和華的靈感動(士十三24、25),但他卻沒有任何對神的敬畏和屬靈的品德,反而表現任性、反叛、狂暴、隨意殺人、殘忍(燒三百隻狐狸的尾巴、用驢腮骨打死一千人),貪愛女色,連他最後求神賜他力量,讓他推倒房子的柱來壓死非利士人,也只是為了報自己的仇(士十六28)。
參孫
第十三至十六章
有些士師沒有記載他們的功績,只記下他們一些誇張的數字:
睚珥治理以色列人二十二年。他有三十個兒子,騎著三十匹驢駒,有三十座城(士十3、4)。一個人有三十個兒子,該不是從一個妻子生的吧?
以比讚治理以色列人共七年,他有三十個兒子,三十個女兒(士十二8、9);
押頓治理以色列人共八年。他有四十個兒子,三十個孫子,騎著七十頭驢駒(士十二14)。
睚珥、以比讚、押頓

士師記不是記述外族人如何欺壓以色列人,反而是以色列人自己的問題。故事中的以色列人,大都表現得任性、放縱、胡作非為、火爆、暴烈、沒有兄弟情和同胞情。
故事從講述士師,轉移到講述以色列人中間一些古怪和邪惡的歪行,突顯出「在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都行自己看為對的事」(士十七6、十八1、二十一25)。那時的以色列人,個個都是「霸王」;每個人都獨行獨斷、毫無約制,只要自己喜歡,能力所及,就任意而行。
因此我們看見殘殺兄弟、支派互鬥、殺戮升級...

殺兄弟、殺同胞
士師基甸在婚姻上的淫亂成了他下一代的咒詛。基甸死後,他在示劍有一個妾,她的兒子亞比米勒為了稱王,竟殺害了同父異母的七十個兄弟。這宗以色列國的殺兄弟案,不是殺一人,而是誇張的殺七十個兄弟!而亞比米勒這第一個要在以色列稱王的人,更在示劍橡樹旁,被示劍人和伯特米羅人這一小撮人立為王(士九5),這簡直是對「示劍橡樹旁」這個亞伯拉罕最初得應許和以色列民與神立約的神聖地方的一種褻瀆。
基甸唯一倖存的小兒子約坦很有智慧,他沒有密謀報復,反而去到以色列人昔日宣告約的祝福的基利心山上,向着示劍這地方,對亞比米勒和示劍人發出咒詛(士九7-20),讓神去親自報應。這咒詛不久就應驗了(士九57),亞比米勒和示劍人互相殘殺,承受悲慘下場。亞比米勒這人真是心狠手辣,他不單殺兄弟,還向同胞開殺戒!
支派互相殺戮
基甸打米甸人時,以法蓮人因基甸沒有招聚他們作戰而大吵一場,幸好基甸懂得好言安撫(士八1-3)。
其後,以法蓮人又再為到耶弗他沒有召集他們去打亞捫人而發怒,聲言要「用火燒掉你和你的房屋」(士十二1)。耶弗他反駁他們沒有相助,接着,更因為以法蓮人出言相譏:「你們基列人在以法蓮和瑪拿西中間,不過是以法蓮逃亡的人罷了」(士十二4),最後爭吵升級,變成動武。
以法蓮人傷亡慘重,死了42,000人(士十二6)。這次殺戮升級至以色列的支派爭戰,被殺的人數也創了新高。
由個人到全國的胡作非為
第十七章那個違背十誡,擅自設神廟、造以弗得和神像的米迦,不知怎的又是以法蓮人!他膽大妄為,完全違背神的律法,由自行造神像,到僱用一個利未人來作他的私人祭司。那個來自猶大地的利未人,竟會為了私利而樂意接受!
此時,但支派的人仍在覓地居住,恰巧來到米迦家中,竟奪取了以弗得和神像,並慫恿那個當私人祭司的利未人,「升級」做他們支派的祭司(士十八19),那人又會厚顏無恥地答應!但支派的人其後去到拉億,把那裏的居民殺死,就在那裏定居下來。接著,故事提到「神的殿在示羅有多少日子,但人為自己設立米迦所做的雕像也有多少日子」(士十八31),就可以看出他們是一直離棄神。
士師記十九章的那個利未人,又是出自以法蓮山地!他帶了妾到以色列的便雅憫屬地基比亞那裏過夜,那裡的暴徒把他的妾強暴至死。而那個利未人的處理方式,卻又暴烈得過了頭:他把妾的屍體切成十二塊,使人拿到十二支派的首領那裏,要求辦理。
當以色列各支派要求便雅憫人交出基比亞的暴徒來平息此事,便雅憫人竟然拒絕了,還要興兵對抗。當以色列各支派求問神該哪個支派先出兵,他們照神的指示出兵,卻先後兩次被便雅憫人殺退,先後死了22,000人和18,000人(士二十21、24)。
於是,他們在神面前哭號和求問,並相信神的指示再次攻打。這次他們如同神所說的打敗了便雅憫人,便雅憫死了25,000個勇士,只有600人1能夠逃跑到曠野。可是,以色列各支派這次又暴烈得過了頭,轉去便雅憫地,把城中的便雅憫人和牲畜殺死。這次殺戮升級到幾乎滅了一個支派,而且連平民百姓的同胞也被殘殺,以色列人究竟失控到甚麼地步?
暴烈釀成的殺戮,為他們帶來悔恨:他們親手滅了一個支派,是何等的罪孽和抱憾啊!如今便雅憫只剩下六百男丁,再無女人,那六百男丁該如何生養後代呢?胡亂的腦袋只能想出胡亂的方法:他們先把沒有參與起誓的基列‧雅比族人揪出來懲治,通通殺掉,只留下400個未嫁女子,把她們嫁給便雅憫人為妻。還欠的數目,他們想無可想,竟想到示羅每年節期都有女子跳舞,便叫便雅憫人去搶這些女子為妻。


烏煙瘴氣的以色列
士師的末句:「在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都行自己看為對的事」(士二十一25),
以色列民沒有以耶和華作王,
這正是這亂象叢生的由來。
撒母耳記上一至十二章:
士師時期的尾聲,一點曙光的冒起
以色列還有兩個士師:以利和撒母耳。他們的故事記在撒母耳記上一至十二章。
以利以祭司身分(撒上一9)作士師40年(四18)。以利的罪過在於他縱容兩個兒子藐視耶和華,結果全家遭到神的審判。
以色列人經過士師時代的長期亂局,始終未能走出來。就在這漆黑無助之際,一個不育的以色列婦人哈拿對神的哭求和許願,神應允禱告而給她生下的兒子,竟為茫然無助的以色列人帶來曙光。


這個情節令人回想到以色列故事的開端: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以撒的妻子利百加、雅各的妻子拉結都是不育的,但她們都憑着祈求和神的應許而生下兒子,她們的兒子便承受了神的應許和祝福,給後代以色列人帶來祝福。神所賜的兒子一次又一次帶來絕處逢生的盼望!
哈拿許願而還願,她把兒子撒母耳獻給神作拿細耳人(撒上一11),還把兒童撒母耳帶到示羅聖所去事奉神。
撒母耳長大後,以先知的身分(撒上三20)作以色列最後一位士師(撒上七13、15),他是所有士師中最貼近神心意和最令以色列人心悅誠服的。經文說:
「撒母耳漸漸長大,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一切話,沒有一句落空。從但到別是巴,以色列人都知道撒母耳被耶和華確立為先知。耶和華又在示羅顯現,因為耶和華在示羅藉著他的話向撒母耳啟示自己」(撒上三19-21)。
(士師的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