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洲分享平台
Oasis Sharing Platform
到何西阿出場的時期,北國以色列已經步入黃昏...
何西阿在書中提到,他同樣是在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世在位期間,聽到神向他說話(何一1)。
在這期間,神興起了多位先知向猶大國、以色列國和周遭列國宣告警告和審判信息。在何西阿之前的先知包括有約拿和阿摩司,與他同時代的先知有以賽亞、彌迦。
何西阿在書中只介紹自己是備利的兒子,並沒有透露自己是在南國還是北國生活。但他的信息只有14次提到猶大,而且對猶大的評價較為正面(例如:何一7,四15);卻有36次提到以法蓮(以法蓮是北國最大的支派,所以代表北國以色列),都是負面的(例如:何四17,五3、5、9、11,六10,七1、8、11),提到撒瑪利亞6次(它是北國的京城),還有以色列43次,故此,他的信息主要是針對北國以色列發出的。
何西阿書的歷史寫照和信息:
神力勸以色列民從不忠回轉,
與祂重建愛的關係
神派先知所做的差事真是每件不同。神派約拿去尼尼微城宣告信息,惹來了約拿的激烈抗拒,而神派何西阿去做的事則更難遵行──神要他去娶一個淫婦(可能是指淫蕩的女子或娼妓,何一2),與她生三個兒女,而且,當她死性不改再去行淫,神還吩咐何西阿贖回她為妻(何三章)。
對於一個遵從律法、愛慕聖潔的以色列人來說,其內心的道德掙扎一定很大吧!但何西阿不僅性情柔順,他對神和國家的愛也極真摯和深厚。他明白神要藉這行動,來表明祂對以色列人的愛,就如一位深情丈夫對不貞妻子的難捨和想方設法去營救,望她能因着這不離不棄的愛而轉離惡行,歸回丈夫那裏去。

若說何西阿履行這任務很委屈,
那麼,神一直想方設法,
要去挽回墮落了的以色列,長久忍耐,
不斷地放低自己,那就更令人難以想像了...

神給何西阿三個兒女所起的名字,都帶有象徵意義(何一3-9)
大兒子名耶斯列
(Jezreel)
意即審判以色列王耶戶一家
和以色列國的罪
二女兒名羅路哈馬
(Lo-ruhamah)
意即不再憐恤以色列家
三子名羅阿米
(Lo-ammi)
意即「你們不是我的子民,
我也不是你們的神」
1. 有關耶戶的罪,與耶斯列這地的關係,參看王下九1-37。
2. 神藉何西阿給大兒子起名的預示,很快便應驗:在耶羅波安二世死後,他兒子撒迦利雅繼位六個月後,便被沙龍謀反殺死,結束了耶戶一家的王朝,參看王下十五8-12。神的審判真的很快速。
但神藉何西阿所做的象徵性行動和所傳講的信息,卻不是為了審判而是為了憐憫,要勸誡以色列人趕快「歸回」(書中多次呼籲「歸回」和「歸向耶和華」)。
凡歸回的,將再次被稱為「永活的神的兒子」(何一10);
而以上三個名字都要被扭轉...(何一11至二1)
耶斯列
(Jezreel)
「耶斯列」這字的意思是「神播種」,即神會把歸回的民,如同種子般
播於祂的地上
阿米
(Ammi)
意即「我的子民」
路哈瑪
(Ruhamah)
意即「蒙憐憫的」

那麼,神為何要何西阿做這個娶淫婦的象徵性行動呢?
婚姻是人世間最親密的盟約關係,需要夫妻雙方一齊以忠誠的態度來維護這關係;妻子背夫行淫,是每個丈夫都不能容忍的,妻子不貞只會造成夫婦關係破裂和丈夫的憤恨。
神用這象徵行動來表明祂對以色列人對祂不忠的憤恨和痛苦:立約子民已背離祂,轉去求問巴力、木偶、木杖,在各山頂、高崗和樹下獻祭燒香(何二13,四11-14);而即使他們所謂去「敬拜耶和華」,也只不過在他們君王的安排下去拜金牛犢(何八5-6)。
他們對神不忠,已使他們不再認識神和神的律法(何四1、6),連最基本的十誡也無心遵守(何四2)。
祭司和官長更帶頭犯罪(何四7-9、18),他們在有需要時不尋求神,反而尋求埃及和亞述的幫助(何七11,八9)。

神痛心祂所揀選的子民如亞當般背約(何六7),使美好的創造也變得黯淡消亡:
「因此,這地必悲哀,
地上所有的居民、田野的走獸、
空中的飛鳥都必衰微、枯萎,
連海裡的魚也要滅亡」(何四3),
因此,神藉何西阿向以色列
嚴詞宣告審判(九章)。

然而,神終究卻是憐愛他們的,總想把他們 挽回歸向祂,就如何西阿所娶的淫婦出走行淫,何西阿也再次把她贖回一樣(三章)。
神藉何西阿向以色列發出的呼喚,
也充滿了愛人般的深情:
「以法蓮啊,我怎能捨棄你!
以色列啊,我怎能把你交出來!我怎能對你如同押瑪,
待你好像洗扁呢!
我的心腸翻轉,
我的憐憫發動。」
(何十一8,押瑪和洗扁是神審判而滅
的兩座城,參申二十九23)。


最後一章所記的話,更清楚指出神的心意是要以色列歸回祂,連方法也說得一清二楚:
「以色列啊,回轉吧!回到耶和華你的神那裡,因為你是因自己的罪孽跌倒的。你們預備好要說的話,歸向耶和華,對他說:『除去我們一切罪孽,悅納我們的禱告。這樣我們就把嘴唇的果子獻上。亞述不能救我們,我們必不再騎埃及的馬;我們親手所做的,我們必不再稱為 “我們的神”;因為在你那裡,孤兒才得著憐憫。』」(何十四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