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微觀的故事
微觀故事聚焦講述神造男人和女人的經過,它成了神與人故事的開始(創二4-25)。

地點

這微觀記述裡,確切記下了一個地點。

神選定了一個地方來讓亞當居住,這地方在東方的伊甸(創二8)。這是一個有確實位置的地方──不是想像中的一個地方或「天堂」,而是神所造的大地裡的一個地方──因為故事指出那地有四條河,並列明它們的名稱。

由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至今仍在,所以有學者推斷伊甸的位置大概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內。雖然伊甸的位置如今難以確定,但故事明確記下這四道河的名稱,說明這故事並不是寓言、神話或單純傳遞屬靈教訓的故事,而是發生在這世界真實地點中的一個故事,是有空間定位的。

時間

故事明言是「在耶和華神造天地的日子」(創二4),那時已有野地,但沒有草木,未有菜蔬(因未有人耕地)、未曾降雨,卻有霧氣滋潤大地。接着故事便聚焦神如何造第一個人,由此推論,故事是在創造的第六日,作者要細緻記述神造人的經過。

美麗的湖泊
故事開始有人物了
 
午後漫步

神仍然是這故事的主角,祂仍然在施行創造。

 

但隨着第一個人亞當被造,和接着再造女人,這故事便正式成為神與人的故事,也是人類歷史的開始。

岩石風景

細緻描述神造人的經過

有別於神先前的創造是「說有就有」和「各從其類」,祂造人的方式顯出了人的珍貴。故事記述:「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成人形,把生氣吹進他的鼻孔裡,那人就成了有生命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二7)。

神為人做的連串事情, 顯明祂對人的珍愛

神親自用塵土塑造一個人形, 把祂的氣吹入人的鼻孔, 讓祂的氣成為人的生命氣息

神親自給這人起名叫亞當

神給人工作:耕種和看守園子

神親自帶各種生物到這人面前, 這人叫牠甚麼, 牠就叫甚麼, 這顯然是讓人與各種生物建立關係, 讓人可以呼叫牠們,確立人的管理位份

神明白人需要伴侶, 主動為亞當造一個和他相配的幫手

神讓亞當沉睡, 用他的肋骨造了一個女人. 女人被造與男人被造不同, 但兩人是相連的

造男造女的結果

神造完了一男一女的人, 故事記下亞當所說的第一句話:「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她當稱為女人,因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創二23)。在這之前,他為動物起名時顯然已經發聲,但這裡明確記下他說的一句有含意的話,顯示他已有「我」的自我意識,能夠分出「我」和「她」是兩個個體,而且是互相關連的。

 

 

創造的故事還暗含了....

故事結尾有兩句註腳,第一是:「因此,人要離開父母,和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這道出人類自行繁衍後,便有父母和夫妻的角色。第二是:「那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彼此都不覺得羞恥」(創二25),這時的世界是一個完全正面的世界,人的生活也只有正面的經驗和感受,所以不會出現「羞恥」這種負面感覺。

神為萬物設定了界限,
由此讓世界有了秩序
幾何相冊封面

​神設定

界限

神為所造的萬物設定了界限範圍,例如:時間要分晝夜和一日一日;日和月要在天上,要依循軌道運轉。祂要水聚在一處,露出陸地。祂造鳥可以在天上飛;魚可以在水中游;爬蟲走獸可以在陸地生活。祂造人來管理各樣的生物(祂沒有立獅子來做森林之王!)。

​我們可以想像神對鯨魚說:「你不可以上陸地生活,因為你離開水的時候,你必要死。」

「伊甸」的園子是一個富庶豐饒的地方。神在那裡長了兩種特別的樹,分別是「生命樹」和「知善惡樹」;這兩種樹當然可以有其生存在這世界的目的和位置,就像其他的樹和受造物一樣。

神明確告訴亞當一個界限,就是「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都可以吃; 只是那知善惡樹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時候,你必要死。」(創二16-17)。

我們不知道亞當怎樣理解「死」,因為在伊甸園從未發生過「死」,但既然神以「死」作為踰越這界限的後果,亞當理該明白它的嚴重性。如果「生」代表享有伊甸園的一切(那是亞當享有的世界),那麼,「死」就代表失去伊甸園的一切。

​如果伊甸是樂園,那麼,「死」就是告別樂園。

神第一次把生與死的界綫擺在人的面前,人究竟會怎樣想呢?下一回是....

神設定
粉紅漸變

一點觀察:
 

創造故事所表達的神觀和世界觀

這個聖經的創造故事,與一些神話創造故事或學說所提出的「二元論」(dualism)世界觀絕不相同;「二元論」的世界觀認為,這世界是由善與惡,或光明與黑暗這兩種互相對抗的力量所共同統治的。聖經所啟示的是「一元論」的世界觀:唯獨耶和華是至高者和掌權者,沒有另一力量與祂平等對立。

 

 

聖經的創造故事敍述了一個神創造了天地萬物,而這個物質世界是被創造者說是「很好的」。因此,無論是光明和黑暗、有形(例如人的身體)和無形(如空氣)的物質,都是由一位神創造出來的,祂都說是好的,排除了物質是惡的說法。

 

這個故事不僅塑造了猶太人的獨一神觀,還塑造了他們相信神是「全地之主」(書三11、13),「審判全地的主」(創十八25)等觀念。到了新約,保羅也說:「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也知道神只有一位,沒有別的神…萬物都是藉著他而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而有的」(林前八4-6)。

 

 

不過,創世的故事卻同時顯示,這個神所創造的美好世界已存在我們所謂的「二元性」(duality),即一些從人看來是互相對立的事物和觀念,例如;天地、晝夜、光暗、寒暑、水火、男女、陰晴、上下、工作和歇息、連合和離開等,宇宙和世界便因着這等「二元性」產生了平衡作用。同時,這世界也是「多元性」(plurality)的,宇宙萬物多姿多采、不拘一格,絕不單調和齊一化。但這「多元性」,卻不可以跟「多元主義」(pluralism)混為一談。「多元主義」可界定為「認知有超過一個終極原則以上的系統」,這正好與我們相信這世界是由一個神所掌管,只有依從祂的終極原則來生活,才是美好生活的信念相抵觸。所以,簡言之,聖經的世界觀擁抱「二元性」,卻排拒「二元論」;擁抱「多元性」,卻排拒「多元主義」。

Minimal Title

一點觀察
水波紋

兩個反思問題

1. 有人說:「幸福人生的要素是:有事做,有所愛,有希望」“The grand essentials to happiness in this life are something to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George Washington Burnap)。伊甸園的生活是否已具備他所說的幸福生活三大要素呢?

2. 基督徒所盼望的新天新地,如果就如伊甸園的生活一樣,你滿意嗎?

創造的故事完
反思問題
    oasissharingplatfor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oasissharing@gmail.com

綠洲分享平台       Oasis Sharing Platfor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