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洲分享平台
Oasis Sharing Platform
先知約拿
(他的故事記在約拿書)
列王記下十四25說:「神...就是藉著他的僕人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約拿先知所說的...」,而約拿書一章1節記着:「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相信兩處經文所指的是同一人。
那麼,約拿便是生活於耶羅波安二世作以色列王的時代,而他的家鄉「迦特希弗」是屬於西布倫的一個城邑(參書十九10-13),因此約拿是一位北國先知,神藉他向北國所說、有關耶羅波安二世會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的預言都應驗了(王下十四25)。
約拿書的歷史寫照和信息:
神擁有創造和救贖、審判和赦免的全部主權。
外族亞述國的尼尼微人,因信而悔改,得神的赦免。
約拿書記述的,是一次非常任務,而約拿的表現也非先知的正常反應。
神只是吩咐約拿一句:「起來!到尼尼微大城去,警告其中的居民,因為他們的惡行已經達到我面前」(拿一1),約拿就反應激烈,立即坐船往相反方向的他施(即西班牙)去「躲避耶和華」(拿一3)。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神吩咐先知阿摩司,向以色列的六個鄰國發出審判的預言;現在不同者,是神派約拿親自去亞述國來傳達信息。
既然神派約拿去宣告審判信息,約拿不應該表現得那麼抗拒;因此推想,約拿可能真的很了解神的心意,知道祂派他去警告尼尼微人,實在是為了憐憫他們。

神派約拿去做這件差事,牽動了約拿內心出現了很多矛盾...

當神應允他的祈禱,使魚把他吐回地上,他便照他所禱告的:「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拿二9),照神的吩咐往尼尼微去。不過,他的禱告雖以「救恩是屬於耶和華!」作結(拿二9),但他向尼尼微人所宣告的並非救恩,而是咒詛:「再過四十天,尼尼微就要毀滅了」(拿三4)。

若說約拿在魚腹中三日而沒有死掉是一個天大神蹟,那麼,他的咒詛竟也促成了另一個天大神蹟:尼尼微城中,上至君王下至人與牲畜都相信他所宣告的咒詛,因而禁食、披上麻衣,所有人都祈求神會回心轉意不消滅他們。神察看了他們的悔悟,就不降災了。

他見神不降災,就不留情面地向祂發怒,完全不能接受神竟憐恤尼尼微人,甚至賭氣地說:「現在求你取去我的性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拿四3),他還在城外搭了一座棚來坐着觀看該城的下場如何。

神先前已經以造物主的權柄,使用了風浪和大魚來「教訓」約拿;此刻,神再使用了一棵快速生長的蓖麻,來為約拿遮陰,使他舒暢,翌日又使用一 條蟲來咬死那顆蓖麻,使它枯萎,再使用炎熱的東風和太陽的曝曬來使約拿發昏,約拿便再次發怒求死,甚至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是對的」(拿四9)。

神以幽默的話來回應約拿的發脾氣:「這棵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使它長大的,一夜長成,一夜死去,你尚且愛惜它──(約拿該自知不是愛惜蓖麻而是愛惜自己!),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曉得分辨左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且有許多牲畜,我怎能不愛惜呢?」(拿四11),神用自己的心與約拿的心相比,約拿再無語了。
約拿的表現與聖經其他先知的表現完全不符,
那他是否一位很差的先知呢?也不見得...
因為約拿書這個故事如果是他自己記下和供人傳閱的話,那他想必已領受到神給他的寶貴教導,已能欣賞神是萬物的創造主和世人的救贖主,祂的廣闊胸懷是如何愛惜各民族的人。而且,相信約拿也欣賞神能用寬容、幽默和創意的方式來處理他的剛烈和頂撞,他才會坦誠地把自己的負面形像暴露於人前,讓人一睹神如何「使用」他這位先知。
約拿書的重要性,在於讓我們看見神在人世間工作,但是,是人自己的回應,決定了自己的命運:得到神赦免的亞述人,在耶羅波安二世死後的四十多年後,便揮軍攻陷北國以色列,使以色列亡國。以色列人因為一直沒有回轉尋求神,便得此結局!
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思考,就是以色列人不單沒有把約拿書視作「神話」、「傳說」,更在亞述國最終滅了北國以色列後,還有氣度和胸襟把它列入猶太人的 經書中!我們一方面好奇他們怎樣看約拿這位先知,同時也推論他們大抵已領悟到,神派約拿先向外族的尼尼微傳信息,是要顯明祂的審判是義的:尼尼微人聽了審判信息後便相信、悔改而得蒙赦免,以色列人卻始終不肯相信神藉眾先知所發出的警告而真誠悔改,所以,亞述最終成了神審判以色列的工具。
(約拿的故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