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月光

以色列的故事第70頁

耶穌的故事

馬可的故事(1):耶穌就是重建以色列國的基督/君王

以色列的故事不單未為萬族帶來祝福,甚至連以色列自己也陷入悲慘的咒詛之中。由於他們在進入應許地後,不斷犯罪得罪神,以至這幕以色列的故事,竟以國破家亡、成為亡國奴而徐徐落幕。以色列彷彿已經死了,她連自己都祝福不到,又怎能祝福萬族呢?前景似乎黯淡無光…

誰又料到,在一個人的身上,我們彷彿看見以色列復活過來了!她的使命可以完成了!這便是由新約接力去講的第四幕故事…

在沙灘上的腳踏

第四幕:耶穌的故事

舊約的以色列故事落幕之後,以色列在外族統治下輾轉過了四百多年。以色列人卻一直沒有放下對被擄結束的盼望。

 

在主後一世紀,有一部分以色列人看見這日子終於來到了。神已經差派彌賽亞來拯救以色列,並且,這位彌賽亞要令以色列成為萬國的祝福。

 

這位彌賽亞是誰?他就是拿撒勒人耶穌!耶穌的故事是接續舊約以色列故事後的重要一幕!難怪新約聖經會從四個不同的角度去講述這位耶穌的故事:

馬可的耶穌故事

馬太的耶穌故事

路加的耶穌故事

約翰的耶穌故事

粉紅色和黑色圓圈

馬可的耶穌故事(1):

耶穌就是重建以色列國的基督/君王

 

馬可講的耶穌故事,正是在回應以色列人對被擄歸回、國家重建的盼望。

 

馬可將回應這個盼望的焦點,完全放在耶穌這個人的身上,宣告他就是以色列人一直等候的基督(即彌賽亞)。

吹小號

「耶穌是基督」的三次重要宣認

 

第一次,是馬可福音作者自己的宣認。

他一開始講述耶穌的故事時,便作了這個宣告: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可一1)

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

「耶穌,這位基督」,

即是,耶穌就是基督。

留下陰影

第二次是彼得的宣認。

 

馬可講述這次宣認時,正好是來到整個故事的中間,它亦是整個故事的方向出現改變的地方。

 

在前半部故事,耶穌只是不斷的醫病、趕鬼和教導。但由這刻開始的後半部故事,焦點便變成耶穌上耶路撒冷受死。彼得之所以作出這個宣認,原來是因為耶穌向門徒發出了一個問題。

「在路上他(耶穌)問門徒說:『人說我是誰?』…他又問他們說:『那麼你們呢?你們說我是誰?”』」(可八27, 29)

「彼得回答:『你就是基督。』」(可八29)

留下陰影

第三次是耶穌自己的宣認。

 

馬可講述耶穌作出這宣認時,已是故事發展到他的生命快將完結的時候,亦是馬可快將講完耶穌故事的時候。

這個宣認亦是在一次對答中出現的。這次的提問者卻充滿了敵意:

「大祭司又問他:『你是那受稱頌者的兒子基督嗎?』耶穌說:『我是。』」(可十四61-62)

三次的宣認剛好佔在故事開始、中間點和結尾。這應該不是巧合,而是馬可這位講故事的人的刻意安排。他要突顯出這個重大的宣告:

「耶穌就是那位基督!」

霓虹燈球

耶穌就是基督,就是以色列永遠的君王

 

「基督」是希臘文,希伯來文是「彌賽亞」,它們都是「受膏者」的意思。「受膏者」其中一個主要的意思就是君王。以賽亞先知便清楚預言到,將來會有一位永遠掌權的君王要統治以色列國:

因為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個兒子賜給我們;

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

他的名必稱為「奇妙的策士、全能的神、永恆的父、和平的君」。

他的政權與平安必無窮無盡地增加,

他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

以公平和公義使國堅立穩固,

從現在直到永遠。

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全這事。(以賽亞書九6-7)

晨霧

馬可只用了一句很簡單的話來介紹耶穌事奉的開始:「耶穌來到加利利,宣講神的福音,說:『時候到了,神的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相信福音。』」(可一14-15)

 

馬可要講的是,耶穌基督的工作是很專注的。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要把神的國重新建立起來。

在天空的雲彩

重建國度若是耶穌的唯一工作,那麼,我們便很易明白,為甚麼在耶穌上耶路撒冷的途中,兩個門徒會向他提出以下的請求:

「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來到耶穌跟前,對他說:『老師,我們無論向你求甚麼,願你為我們作成。』耶穌說:『要我為你們作甚麼?』他們說:『在你的榮耀裡,讓我們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可十35-37)

抽象繪畫

雅各和約翰認定耶穌上耶路撒冷是要去重建以色列國,於是便想在耶穌建立的國中,擔當最重要的官職。

耶穌很了解他們的想法,所以他才會對門徒講明,他的國和世界的國是很不同的:「耶穌把他們叫過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各國都有被尊為元首的統治他們,也有官長管轄他們。但你們中間卻不要這樣;誰想在你們中間為大的,就要作你們的僕役,誰想在你們中間為首的,就要作大家的奴僕。』」(可十42-44)

WP_20171024_061.jpg

在故事中段,當彼得宣認耶穌是基督(可八30)之後,耶穌卻即時向門徒指出一件叫人訝異的事情:

 

「於是他教導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祭司長和經學家棄絕、殺害,三天後復活。」(可八31)

WP_20171024_061.jpg

耶穌這位基督/君王

是透過死和復活來建立國度

按常理講,當一個準備復國的君王得到大家確認之後,他下一步會做的,便應該是向接受他的子民宣佈他的復國大計。若是這樣,耶穌的復國大計,豈不就是他所講的那些叫人訝異的事情:「受許多苦、被棄絕、殺害和復活」。

WP_20171024_061.jpg

而且,耶穌這個復國大計,馬可在故事中一共提了三次之多。除了剛剛提到的在該撒利亞腓立比的一次,還有當耶穌與門徒回到加利利時的一次(可九30-31),而最後的一次是他們在去耶路撒冷途中(可十32-34)。

山的輪廓

當故事發展到最後,就是大祭司對耶穌的質問,耶穌自己的宣認:

 

「大祭司問他:『你是基督嗎?』耶穌答:『我是。』」(見可十四61-62)

 

根據馬可的記述,這最後一次的宣認基督,是耶穌自己作出的。當他作出這個宣認之後,他的建國大計便一步一步的具體落實執行了。

沙粉紅色

耶穌這位基督就是這樣被吐唾沫、被打、被取笑(可十四65,十五16-20)、被棄絕(可十五9-11, 34)、被殺(可十五37)和最後復活了(可十六6)。

 

馬可講述的耶穌故事的主線,就是耶穌是以色列人期待重建國度的君王,和他如何將國度建立起來。

我們或許會追問:「這會是一個怎樣的國度呢?」馬可在故事中的確回答了這個問題,讓我們在下回分解…(待續)

    oasissharingplatfor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oasissharing@gmail.com

綠洲分享平台       Oasis Sharing Platfor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