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分享平台
Oasis Sharing Platform


馬太留下的線索是甚麼呢?
馬太在敘述完耶穌的大篇講話之後,總會以一句近似的話作結,這句話一共出現了五次,而最後一句明顯是作最後的總結。這五句話就是:
七章28節: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
十一章1節: 「耶穌吩咐完了十二門徒」
十三章53節:「耶穌講完了這些比喻」
十九章1節: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
廿六章1節: 「耶穌說完了這一切話」

而當我們留心去聽這五篇教導時,便彷彿聽到,
耶穌在這五篇教導中,已將他要建造的國度的藍圖,
舖陳在讀者面前。
藍圖一:
國度的憲章
(太五-七)

耶穌在第一篇教導中,很像是在宣告他要建立的國度的憲章。
他一開始便宣告,誰是可以進入他國度的國民:「心靈貧乏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為義遭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 10)
接著,他宣告:「我來不是要廢除[律法和先知],而是要完成。」(太五17)他以自己有權廢除和完成「律法和先知」(以色國的憲章),他顯然是視自己為以色列國憲章的締造者。

不過,他不是停在那裏,他接下去六次提到,「可是我告訴你們」(太五22, 28, 32, 34, 39, 44),
去指出他所講的超越了舊約的律法。這便是說,他已對舊約的憲章作出了修改。他帶來了被更新的憲章。

接下去,耶穌提出了這個憲章所涉及的不同範疇。它包含宗教生活的範疇:國民應如何施捨、如何禱告和如何禁食(太六1-18);個人生活的範疇:如何看待錢財、如何看待衣食(太六19-31);群體生活的範疇:如何彼此相待、如何分別誰是真正的國民(太七1-23)。
最後,耶穌以這句話來為他宣告的憲章作結:「凡聽見我這些話又遵行的…」(太七24)。這句話顯然在呼應著舊約憲章的頒布:「摩西下來,把耶和華的一切話和一切典章都向人民講述;人民都同聲回答,說:『耶和華吩咐的一切話,我們都必遵行。』」(出廿四3)
藍圖二:
國度的擴展
(太十1-十一1)

「耶穌叫了十二門徒來,賜給他們勝過污靈的權柄,可以趕出污靈和醫治各種疾病、各種病症。」(太十1)然後,耶穌要門徒「到以色列家的迷羊那裡去。你們要一邊走一邊宣揚說:『天國近了。』要醫治有病的,叫死人復活,潔淨患痲風的,趕出污鬼。」(太十6-8)
我們若認定耶穌是在建立以色列的國度,那麼,耶穌賜權柄給十二門徒,要他們宣揚天國,和要他們醫病趕鬼,便可以看成是:耶穌以十二門徒來代表整個國民,他以自己的能力來裝備他們,然後差派他們去擴展他的國度。

耶穌指 出,在擴展國度的過程中,奉差遣的國民會遭遇很多危險和困難(太十16-24, 34-39);但是,他們必會得到聖靈的幫助(太十19-20),和父神的看顧(太十29-31),並且,他們亦會為接待他們的人帶來賞賜(太十47)。
藍圖三:
國度呈現的形態(太十三)

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三章的教導,是以比喻來講論天國。在整篇教導中,經常出現的句子是「天國好像」。從「天國好像」所帶出的七個比喻,我們可以看出,耶穌建立的國度,所呈現的五種形態。
撒種的比喻(太十三1-23)呈現出,這個國度與耶穌所講的道的緊密關繫。道就是這個國度的命脈;失去了道,便失去一切;得著道,便得著興旺。
稗子的比喻(太十三24-30, 34-43)呈現出,這個國度會有仇敵對它進行破壞。這個破壞是要在國度裏面做出一些以假亂真的事情。

芥菜種和麵酵的比喻(太十三31-33)呈現出,這個國度擴展的能力。它由很細小的開始,會發展成一個極大的國度。
藏寶和尋珠的比喻(太十三44-45)呈現出,這個國度本身的價值。它的價值勝過人所能擁有最有價值的東西。
撒網的比喻(太十三47-50)呈現出,這個國度會帶來終極的審判。「這世代終結的時候 … 天使要出去,把惡人從義人中分別出來。丟進火爐,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太十三49-50)
藍圖四:
國度的群體關係(太十八1-十九1)

耶穌在這裏一開始便講:
「我實在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回轉,變成像小孩子一樣,一定不能進天國。所以,凡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是最大的。」(太十八3-4)
這個國度的群體關係不是由強弱定出尊卑,而是謙卑決定大小。所以謙卑是維繫群體關係最重要的一種品格。

當群體中有人有過失時,便由大眾一起來面對那個有過失的人,一起來處理那個問題(太十八15-17)。當這個群體對外時,它會發揮出無限的力量:
「你們在地上捆綁的,在天上也被捆綁;你們在地上釋放的,在天上也被釋放。」(太十八18)
在群體中,若有人得罪了別人,被得罪的人便要堅持饒恕:
「那時,彼得前來問耶穌:『主啊,如果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要饒恕他多少次?七次嗎?』耶穌對他說:『我告訴你,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太十八21-22)
饒恕可以說是令到這個群體能夠建立起來的最主要元素,因為耶穌說:「如果你們各人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的天父也必這樣待你們。」(太十八35)人若不堅持饒恕,他便得不到父神的饒恕,那麼,這個群體便不可能形成了,這個國度亦不會存在。

藍圖五:
國度完全的來臨(太廿四1-廿六1)

耶穌在最後一篇教導中,首先講述了國度來臨前的狀況:世上會充滿各式各樣的災難(太廿四1-35)。他又指出,
「至於那日子和時間,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和子也不知道,只有父知道。」(太廿四36)
既然我們不可能知道何時國度會完全來臨,但我們又會不斷看見國度來臨前的種種災難。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備自己迎接國度的來臨呢?

耶穌提出了國度子民要經常作出的三個準備:
第一,要警醒。
「你們都知道,家主若曉得竊賊晚上甚麼時候會來,就會提高警覺,不讓他摸進屋裡。所以,你們也要準備妥當,因為在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太廿四43-44)